格言聯璧
【接物】
事屬曖昧,要思回護他;著不得一點攻訐的念頭。
人屬寒微,要思矜禮他;著不得一毫傲睨的氣象。
凡一事而關人終身,縱確見實聞,不可著口。
凡一語而傷我長厚,雖閒談酒謔,慎勿形言。
嚴著此心以拒外誘,須如一團烈火,遇物即燒。
寬著此心以待同群,須如一片春陽,無人不暖。
持己當從無過中求有過,非獨進德,亦且免患。
待人當於有過中求無過,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事後而議人得失,吹毛索垢,不肯絲毫放寬;
試思己當其局,未必能效彼萬一。
旁觀而論人短長,抉隱摘微,不留些須餘地;
試思己受其毀,未必能安意順承。
遇事只一味鎮定從容;雖紛若亂絲,終當就緒。
待人無半毫矯偽欺詐;縱狡如山鬼,亦自獻誠。
公生明,誠生明,從容生明。
人好剛,我以柔勝之。人用術,我以誠感之。
人使氣,我以理屈之。
柔能制剛,遇赤子而賁育失其勇。
訥能屈辯,逢暗者而儀秦拙於詞。
因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
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以耐事,了天下之多事。以無心,息天下之爭心。
何以息謗?曰無辯。何以止怨?曰不爭。
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是非窩裡,人用口,我用耳。熱鬧場中,人向前,我落後。
觀世間極惡事,則一眚一慝,儘可優容。
念古來極冤人,則一毀一辱,何須計較!
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讓之。
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
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
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喫虧的,便是。
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律身惟廉為宜。處世以退為尚。
以仁義存心。以勤儉作家。以忍讓接物。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處,減三分讓人嗜。
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窮寇不可追也。遁辭不可攻也,貧民不可威也。
禍莫大於不讎人,而有讎人之辭色。
恥莫大於不恩人,而詐恩人之狀態。
恩怕先益後損。威怕先鬆後緊。
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寬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無所容。
事有知其當變,而不得不因者,善救之而已矣。
人有知其當退,而不得不用者,善馭之而已矣。
輕信輕發,聽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厲,責善之大戒也。
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
施在我有餘之惠,則可以廣德。留在人不盡之情,則可以全交。
古人愛人之意多,故人易於改過;
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益易行。
今人惡人之意多,故人甘於自棄;
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喜聞人過,不若喜聞己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
聽其言,必觀其行,是取人之道。
師其言,不問其行,是取善之方。
論人之非,當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
取人之善,當遽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小人亦有好處,不可惡其人,並沒其是。
君子亦有過差,不可好其人,並飾其非。
小人固當遠,然斷不可顯為仇敵。
君子固當親,然亦不可曲為附和。
聞惡不可遽怒,恐為讒人洩忿。聞善不可就親,恐引奸人進身。
先去私心,而後可以治公事。先平己見,而後可以聽人言。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惡莫大於縱己之欲。禍莫大於言人之非。
人生惟酒色機關,須百鍊此身成鐵漢。
世上有是非門戶,要三緘其口學金人。
工於論人者,察己常闊疏。狃於訐直者,發言多弊病。
人情每見一人,始以為可親;久而厭生,又以為可惡。
非明於理,而復體之以情,未有不割席者。
人情每處一境,始以為甚樂;久而厭生,又以為甚苦。
非平其心,而復濟之以養,未有不思遷者。
觀富貴人,當觀其氣概;
如溫厚和平者,則其榮必久,而其後必昌。
觀貧賤人,當觀其度量;
如寬宏坦蕩者,則其福必臻,而其家必裕。
寬厚之人,吾師以養量。縝密之人,吾師以鍊識。
慈惠之人,吾師以御下。儉約之人,吾師以居家。
明通之人,吾師以生慧。質樸之人,吾師以藏拙。
才智之人,吾師以應變。緘默之人,吾師以存神。
謙恭善下之人,吾師以親師友。博學強識之人,吾師以廣見聞。
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興。達視其所舉。
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
取人之直,恕其戇。取人之樸,恕其愚。取人之介,恕其隘。
取人之敬,恕其疏。取人之辯,恕其肆。取人之信,恕其拘。
遇剛鯁人,須耐他戾氣。遇俊逸人,須耐他妄氣。
遇樸厚人,須耐他滯氣。遇佻達人,須耐他浮氣。
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宏。人險仄,我待之以坦蕩。
奸人詐而好名,他行事有確似君子處。
迂人執而不化,其決裂有甚於小人時。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
處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賢愚好醜,要包容得。
宇宙之大,何物不有?
使擇物而取之,安得別立宇宙,置此所舍之物。
人心之廣,何人不容?
使擇人而好之,安有別箇人心,復容所惡之人。
德盛者其心和平,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
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
律己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
善處身者,必善處世;不善處世,賊身者也。
善處世者,必嚴修身;不嚴修身,媚世者也。
愛人而人不愛,敬人而人不敬,君子必自反也。
愛人而人即愛,敬人而人即敬,君子益加謹焉。
人若近賢良,譬如紙一張;以紙包蘭麝,因香而得香。
人若近邪友,譬如一枝柳;以柳貫魚鱉,因臭而得臭。
人未己知,不可急求其知。人未己合,不可急與之合。
落落者難合,一合便不可離。欣欣者易親,乍親忽然成怨。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
肯規予者必肯助予,宜傾心聽之。
出一箇大傷元氣進士,不如出一箇能積陰德平民。
交一箇讀破萬卷邪士,不如交一箇不識一字端人。
無事時,埋藏著許多小人。多事時,識破了許多君子。
一種人難悅亦難事;只是度量褊狹,不失為君子。
一種人易事亦易悅;這是貪污輭弱,不免為小人。
大惡多從柔處伏,須防綿裏之針。
深讎常自愛中來,宜防刀頭之蜜。
惠我者小恩,携我為善者大恩。
害我者小讎,引我為不善者大讎。
毋受小人私恩,受則恩不可酬。
毋犯士夫公怒,犯則怒不可救。
喜時說盡知心,到失歡須防發洩。
惱時說盡傷心,恐再好自覺羞慚。
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書。
頑石之中,良玉隱焉!寒灰之中,星火寓焉!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對痴人莫說夢話,防所誤也。見短人莫說矮話,避所忌也。
面諛之詞,有識者未必悅心。背後之議,受憾者常若刻骨。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互鄉童子則進之,開其善也。闕黨童子則抑之,勉其學也。
不可無不可,一世之識。不可有不可,一人之心。
事有急之不白者,緩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
人有操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苛刻以益其頑。
遇矜才者,毋以才相矜;但以愚敵其才,便可壓倒。
遇炫奇者,毋以奇相炫;但以常敵其奇,便可破除。
直道事人。虛衷御物。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不近人情,舉足盡是危機。不體物情,一生俱成夢境。
己性不可任,當生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
人性不可拂,當用順法調之,其道在一恕字。
仇莫深於不體人之私,而又苦之。
禍莫大於不諱人之短,而又訐之。
辱人以不堪必反辱。傷人以己甚必反傷。
處富貴之時,要知貧賤的痛癢。
值少壯之日,須念衰老的辛酸。
入安樂之場,當體患難人景況。
居旁觀之地,要諒局內人苦心。
臨時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欲勝人者先自勝。欲論人者先自論。
欲知人者先自知。待人三自反,處世兩如何。
待富貴人,不難有禮而難有體。
待貧賤人,不難有恩而難有禮。
對愁人勿樂。對哭人勿笑。對失意人勿矜。
見人背語,勿傾耳竊聽。入人之室,勿側目旁觀。
到人案頭,勿信手亂翻。
不蹈無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門。不處藏物之所。
俗語近於市。纖語近於娼。諢語近於優。
聞君子議論,如啜苦茗;森嚴之後,甘芳溢頰。
聞小人言語,如嚼餹霜;爽美之後,寒冰凝胸。
凡為外所勝者,皆內不足。凡為邪所奪者,皆正不足。
存乎天者,於我無與也;窮通得喪,吾聽之而已。
存乎我者,於人無與也;毀譽是非,吾置之而已。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
慕人善者,勿問其所以善;恐擬議之念生,而效法之念微矣!
濟人窮者,勿問其所以窮;恐憎惡之心生,而側隱之心泯矣!
時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名立之士,當觀其末路。
蹤多歷亂,定有必不足已之私。言到支離,纔是無可奈何之處。
惠不在大,在乎當厄。怨不在多,在乎傷心。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兩惠無不釋之怨。兩求無不合之交。兩怒無不成之禍。
古之名望相近,則相得。今之名望相近,則相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