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聯璧【學問】
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
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
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
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心安。
為善最樂。讀書便佳。
諸君到此何為,豈徒學問文章,
擅一藝微長,便算讀書種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過子臣弟友,
盡五倫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聰明用於正路,愈聰明愈好;而文學功名益成其美。
聰明用於邪路,愈聰明愈謬;而文學功名適濟其奸。
祭雖有儀,而誠為本。喪雖有禮,而哀為本。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
飄風不可以調宮商;巧婦不可以主中饋;
詞章之士,不可以治國家。
經濟出自學問,經濟方有本源。
心性見之事功,心性方為圓滿。
舍事功更無學問。求性道不外文章。
何謂至行?曰庸行。何謂大人?曰小心。
何以上達?曰下學。何以遠到?曰近思。
竭忠盡孝,謂之人。治國經邦,謂之學。
安危定變,謂之才。經天緯地,謂之文。
霽月光風,謂之度,萬物一體,謂之仁。
以心術為本根。以倫理為楨幹。以學問為菑畬。
以文章為花萼。以事業為結實。以書史為圓林。
以歌詠為鼓吹。以義理為膏粱。以著述為文繡。
以誦讀為耕耘。以記問為居積。
以前言往行為師友。以忠信篤敬為脩持。
以作善降祥為受用。以樂天知命為依歸。
凜閒居以體獨。卜動念以知幾。謹威儀以定命。
敦大倫以凝道。備百行以考德。遷善改過以作聖。
收吾本心在腔子裏,是聖賢第一等學問。
盡吾本分在素位中,是聖賢第一等工夫。
萬理澄澈,則一心愈精而愈謹;
一心凝聚,則萬理愈通而愈流。
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
身在天地後,心在天地前。身在萬物中,心在萬物上。
觀天地生物氣象。學聖賢克己工夫。
下手處是自強不息。成就處是至誠無妄。
以聖賢之道教人易,以聖賢之道治己難。
以聖賢之道出口易,以聖賢之道躬行難。
以聖賢之道奮始易,以聖賢之道克終難。
聖賢學問之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
後世學問是兩截,不脩己只管治人。
口裏伊周,心中盜跖,責人而不責己,名為掛榜聖賢。
獨凜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復知天,方是有根學問。
無根本底氣節,如酒漢歐人,
醉時勇,醒來退消,無分毫氣力。
無學問底識見,如庖人煬竈,
面前明,背後左右,無一些照顧。
理以心得為精,故當沈潛,不然,耳邊口頭爾。
事以典故為據,故當博洽;不然,臆說杜撰也。
只有一毫粗疏處,便認理不真,所以說惟精。
不然,眾論淆之而必疑。
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說惟一。
不然,利害臨之而必變。
接人要和中有介。處事要精中有果。認理要正中有通。
在古人之後,議古人之失,則易。
處古人之位,為古人之事,則難。
古之學者得一善言,附於其身。
今之學者得一善言,務以悅人。
古之君子,病其無能也,學之。
今之君子,恥其無能也,諱之。
眼界要闊,徧歷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讀五經諸史。
先讀經,後讀史,則論事不謬於聖賢。
既讀史,復讀經,則觀書不徒為章句。
讀經傳則根柢厚。看史鑒則事理通。
觀雲天則眼界寬。去嗜慾則胸懷淨。
一庭之內,自有至樂。六經之外,別無奇書。
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見已讀書,如逢故人。
何思何慮?居心當如止水。勿助勿忘,為學當如流水。
心不欲雜,雜則神蕩而不收。心不欲勞,勞則神疲而不入。
心慎雜欲,則有餘靈。日慎雜觀,則有餘明。
案上不可多書。心中不可少書。
魚離水則身枯。心離書則神索。
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嚮,無堅不入;銳兵固甲,不能禦也。
把意念沈潛得下,何理不可得!
把志氣奮發得起,何事不可為!
不虛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進入不得。
不開悟,便如膠柱鼓瑟,一毫轉動不得。
不體認,便如電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
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車,陸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讀書貴能疑,疑乃可以啟信。讀在有漸,漸乃克底有成。
看書求理,須令自家胸中點頭。
與人談理,須令人家胸中點頭。
愛惜精神,留他日擔當宇宙。蹉跎歲月,盡此身污穢乾坤。
戒浩飲,浩飲傷神。戒貪色,貪色滅神。
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飽食,飽食悶神。
戒妄動,妄動亂神。戒多言,多言損神。
戒多憂,多憂鬱神。戒多思,多思撓神。
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讀,久讀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