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斷層掃描(CT)和核磁共振(MRI)有何不同
發生在病人身上同一部位的病,有的醫生建議做CT,
有的醫生建議做磁力共振,讓病人感到困惑不解。
為了讓讀者有個大致了解,筆者簡單解說一下。
CT和磁力共振這兩種檢查方法,由於成像原理不同,
各自檢查的適應症是不同的。
(CT)檢查說到底是X線檢查,它可進行全身各臟器掃描,
掃描速度快,幾秒或十幾秒時間,就可進行某個器官或全身的檢查。
但和普通X線檢查一樣,過度進行CT檢查,
對人體的輻射量有明顯的危害,特別是兒童,更不要頻繁做。
(MRI)磁力共振,是利用磁場和無線電脈衝成像,
一種較安全的檢查,適合任何人群,包括兒童和孕婦。
但磁共振的應用以前受到一些限制,主要是掃描速度慢,
現在改變為全數字化的磁共振設備,掃描的時間越來越快,
讓病人受益很多。以前做一個腹部檢查需要大約50分鐘,
甚至更長時間,現在10分鐘左右就解決問題。
又如做腦神經系統掃描,現在只要8分鐘左右,甚至更快。
以前,一些微小的病變可能看不清楚,
一些組織器官或病變或的內部結構,在圖像上顯示得模棱兩可,
現在可顯示得較清晰了。
磁力共振的檢查時間,雖然比以前快了很多,但和CT比較仍然較慢;
另外磁力共振檢查時噪聲大,雖然進行了一些降噪處理,
要完全去除噪聲,目前仍需一段時間,所以檢查時,
醫生會給病人帶上耳塞,以減輕噪聲對病人的心理影響。
CT和磁力共振,從檢查功能上來講,有重叠的地方,
但又不能相互替代,要根據病人具體情况選擇。
對於軟組織病變、腫瘤等,作磁力共振檢查的分辨率高於CT。
所以,一般神經系統(包括腦、脊髓)、腹部實質性器官
(肝、胰腺、腎臟)、乳腺及身體各部位的關節,
以及全身的軟組織等,磁力共振檢查有優勢。
對於像肺、胃腸這樣含氣的器官,或者想了解冠狀動脈的情况,
CT檢查是首選。對於腦出血性疾病,要盡快做CT檢查,以明確診斷。
雖然磁力共振檢查對腦出血性病變也能確診,但檢查時間相對較長。
如果懷疑是急性腦梗死,就要馬上做磁力共振。
因為在急性腦梗死發生的12小時之內,CT難以發現病變,
而磁共振在發病30分鐘左右就能確定病變部位。
隨着CT和核磁共振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而且設備不斷的更新,
它們在疾病的檢查和診斷上,各顯自己的優勢。
病人對它們的檢查原理有了大致了解,
對醫生的檢查和治療配合多少都有好處。
照CT高危一次等同442次X光掃胸。
電腦斷層掃描(CTScan)能快捷又清晰讓醫護人員及病人掌握病情,
但原來病人的致癌風險亦可能會因而提高!美國有研究顯示,
由於電腦斷層掃描的放射線量驚人,病人只要做一次掃描,
等如接受四百多次胸腔X光檢查,而研究人員指出,
美國○七年進行的電腦斷層掃描次數多達七千多萬次,
並估計因此導致近三萬宗癌病。
美國內科醫學文獻期刊,日前發表兩篇研究報告,
指出病人接受電腦斷層掃描時,由於暴露在放射線下,
恐增加患癌的可能性。
第一項研究由加州舊金山大學教授芮貝卡‧賓德曼領導進行,
他指出使用電腦斷層掃描的病人,
暴露的放射線量比過往研究估計高達四倍。
由於過往的研究是以裝上感應器的假人作實驗,
但今次研究則親身調查了1,119名病人,準確度高。
芮貝卡‧賓德曼更指,研究發現接受一次電腦斷層掃描,
當中暴露的放射線量,等如接受七十四次乳房X光檢查,
或四百四十二次胸腔X光檢查。
第二項研究報告則由國家癌症研究所發表,
有份研究的艾米‧岡薩雷斯是引用暴露數據
評估電腦掃描引發癌症的病例數字。
由於電腦斷層掃描能為病人提供清晰的身體影像,
比一般X光優勝,因此在美國被廣泛應用。而研究發現,
○七年美國進行過七千二百萬次電腦斷層掃描,
估計因此導致二萬九千個癌症病例,
其中約一萬四千五百個病例有致命的可能性。
而上述研究亦發現,進行電腦斷層掃描的病人,
當中三分之一並非必要接受此類檢查,
醫生只是為了省時及難取得病人的病歷,才為病人做掃描。
至於女性、小童及年輕人的風險更相對較高。
因此研究員都建議除非醫學界能降低電腦斷層掃描的使用率,
或減少病人每次接受電腦掃描時的放射線量,
否則掃描的致癌風險會每年遞增。
不過,麻省綜合醫院,總放射治療師思羅爾醫生則認為,
上述的估計患癌數字可能偏高,會嚇怕病人和醫生,
在必要時也不敢去做電腦斷層掃描。然而,
他同意美國醫療界濫用電腦斷層掃描,
並建議為病人掃描前先要評估他是否有此需要。
思羅爾又指,不應該在非必要的情況下讓病人接觸放射線,
掃描時亦應以最低放射劑量進行。
(MAIL 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