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重建Louise L. Hay 著》

 

內文摘錄

  • 我們的生命經歷,完全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們的一思一念,都在創造我們的將來。最有力量的是「當下」,不是過去,也不是將來。
  • 生命非常簡單,我們所貢獻出去的,轉眼間就會把它們都收回來。
  • 所有我們生命中的痛苦和愉快,都完全由自己所造成。我們所思所想的「因」,就是在創造將來的「果」。
  • 絕不可把自己製造出來的事情,將責任推給別人、埋怨他人;如果有錯,錯在我們自己。
  • 有些父母不明白自己應該怎樣愛護自己,所以,他們便不會教導他們的子女怎樣愛護自己。他們只是盡全力,把他們在孩童時候學到的東西,依樣畫葫蘆地教導給他們的孩子。
  • 在我們未出生以前,是我們自己選擇了現在的父母。我們每一個人,注定要在某一個地點、某一個時間,出生在這個地球上,做某一對夫婦的兒女。
  • 我們最大的力量,是來自「當下」。過去的已經過去,而重要的並不是過去,是在「當下」。「當下」所有的思想、所說的話,將會創造出你的將來。
  • 別讓過去的事影響我們,不論這些過去的事是怎樣的消極和痛苦。過去的已經過去了,非我們所能掌握,「當下」的生活才是我們需要把握的。
  • 如果一個人在潛意識裏拒絕自己有一個美好的生命,那他又怎能去尋求一個美好的生命?
  • 「憎恨」、「批評」、「內疚」、「恐懼」是我們生活中四種最壞的習慣。這些壞習慣來自我們喜歡責怪他人,卻從不想勇於負責。
  • 我們自己的內心思想不健康,分辨不出何者正確、何者不正確,以致招引來不好的人,做出錯誤的事,這又怎能只怪別人?
  • 憎恨、批評、內疚和恐懼,引致我們的身體發生疾病。過去的造作已經成為事實,我們無法再改變它,我們卻可以改變對往事的態度和思想。
  • 惟有寬恕別人,才能把不快的往事化解;我們也要寬恕自己。
  • 「我預備寬恕你,雖然你過去對不起我,但我決心寬恕你,不再記恨,讓你自由自在。」這句話你不單解放了他人,也解放了自己,不會再被怨恨所困。
  • 只要我們喜愛自己,種種不如意事,都會很快就過去。人一旦接受自己,那麼生命中的一切,自然都會流暢。
  • 我們每個人所說出來的話,都和內心裏的思想一致的。若有人前言不對後語,可以確定:他們如果不是在說謊,就是和他們自己的生活斷了聯繫。
  • 當我們用「應該」這兩個字時,其實就是在說我們自己「錯了」;我們過去「錯了」,將來也「會錯」。
  • 我們原來就可以有多種選擇,把「應該」變成「可以」這兩個字,表示我們有選擇的餘地,也表示我們從來都沒有那種所謂的「錯」。
  • 我們一向希望能做到的事,其實並不是真正出於自己內心的需求,而只是為了要討好他人的緣故。
  • 不論我們小時候學到的是什麼,在我們長大成人以後,就不一定要把那些信念,重複放置在自己的生命之中。我們所有的過去都已一混而過,真正對我們有用的,是在「當下」。
  • 真正愛自己,要離開虛榮、擺脫自大。虛榮和自大其實只是一種恐懼,而喜愛自己乃是要我們對自己有極大的尊重心,以及對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心意、身體有深深的感激之意。
  • 人在沒有自信心、害怕和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時候,往往就會變得十分肥胖。
  • 一個人能喜愛自己的時候,自然就能保護自己,處處留心自己的健康,不吃過多的食物、不作過多的睡眠,多吃蔬菜、少吃肥膩,靈活思想、運動身體。
  • 喜愛自己便是不要苛求自己、批評自己、責怪自己。
  • 人在自暴自棄的時候,聰明的會變蠢,健康的會多病,福不至,心不靈。
  • 很多人都覺得不自己夠好,不及別人,因此對自己不滿意,不喜愛自己。人們如果有任何問題,都由於他們的自怨自艾、自暴自棄而起。
  • 要做的事,遲早都要做,就不要拖延。當發覺有些舊思想應被拋掉,你就拋掉;既不用珍惜,也不用怨恨。
  • 沒人規定信過一些什麼便要永遠信下去,絕不可以改變;你有可破舊立新,改變一切,以簇新的面貌得到新的收穫。
  • 如果時常批評自己,就好像你有一個朋友時常都在批評你,試問你還會不會喜歡他,和他合作愉快?
  • 不可責怪家人,我們的父母或家人,只有有限度的理解、知識和覺察力,他們只能持著這樣有限的能力,來教導我們,而我們也不能改變過去。
  • 我們責怪別人,其實是因為不想自己負責任,所以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
  • 不去瞭解同情父母,便永遠不能夠解放自己。一個人如果想要父母十全十美,那他就會同樣要求自己十全十美,如此,一生都會極痛苦。
  • 父母是我們自己所選擇的,我們既和父母有緣,他們的「弱點」,正是我們必定要接受的;我們在接受後,可以自己來轉化、改良。
  • 有父母才有我們,我們要感謝。父母的不是,我們認識了,就不該再犯;如再犯,便是自己錯,不是父母錯了。
  • 最細小的最先清潔,最容易的最先清潔,這樣,我便可以即時見到自己的成績。--思想的房屋清潔
  • 不論什麼問題,都有它的思想根源,這些思想根源,都可以在受到再教育後徹底改變。
  • 如果永遠對別人不信任,人就會變得寂寞和孤立,限制了在社會上的發展。
  • 人的思想,領導行為;種什麼「因」,待「緣」成熟,就得什麼「果」。
  • 在我們的世界,自己才是唯一的力量,我們所選擇的思想行為是什麼,它們都會一一成為將來的現實。下定決心,從「當下」開始轉變,開始新的生命。
  • 很多你認為對你不利的事,並不是真的;你要能運用你的思想、智慧、慈悲,明白別人為什會如此,從而化敵為友,重結善緣。
  • 我在適當的地方,把握適當的時候,做出適當的事情。
  • 你怎樣對人,人也怎樣對你;你寬厚對待別人的錯,別人也會在你錯時,寬厚地對待你。
  • 我們寧願他人改變,來適應我們,也不願自己改變,去適應一切。假使自己都不能為自己改變,那別人又怎能為你改變他們自己呢?
  • 改變思想、改變說話態度,就能改變生命,使一切變得更好。
  • 人往往被嚴重的問題,阻擋了成功的道路;不去克服它,便永遠只有失敗。
  • 認識到自己過去的思想信念錯誤,並不表示我們過去不是一個好人。
  • 人不論在那方面改變,都會有一兩天感到身體不舒適,這是新舊交替必有的現象。
  • 我決定改變,我可以受教,可以學習,我願意去改變。
  • 我看見和感覺到,每一個時刻我都在改變,壞的思想再沒有能力戰勝我。
  • 沒有耐性,是一種抗拒。我們抗拒的,是學習和改變;我們會希望一步登天,一下就把事情做好、完成。如果這樣,就表示我們並沒大花出適當的時間,去學習怎樣化解問題。
  • 我們所出的問題,都應由自己負責。我們所有的人,都有課程要學習。
  • 抗拒力中最大的一種,是恐懼恐懼自己不熟識的一切。
  • 有些人,自己不改變自己,只一味地要他們的朋友作改變,這也是一種抗拒的表現。
  • 我們自己需要改變,卻不可以勉強別人改變。要自己改變,已經是很困難的事,又怎能強求他人去改變呢?
  • 我願意放棄,放棄不良需要,放棄以往的壞習慣。
  • 我們的每一種病,不論它是心理病或是生理病,都有一個來源。
  • 不論年紀多老,照樣可以成就新的事業;對做事越有趣味,成功的機會便越大。
  • 我喜愛自己,珍惜自己、接受改變,因緣會幫助我成就所嚮往的一切。
  • 你的問題,都來自你的思想。思想是可以改變的,世事無一不變。
  • 我們不必擔心自己的成敗,我們只要以他人為借鏡。別人的成敗,值得我們深思、啟發我們。
  • 以往發生的事,己成過去,應該好好的待你自己,如果不好好的待你自己,人家也不會好好的待你。
  • 責備自己,只會令自己更沒信心,更加覺得四處都是絕路。
  • 人的週遭時時都在改變,人的機能也刻刻都在改變,執著現狀,想絲毫不變,如何可能?
  • 對自己說:我的一切,都操在我自己手裏,沒有什麼事辦不到,人家能夠改變,我也可以。
  • 抓住以往所發生的事情不放,只會更傷痛。
  • 做了錯事,失敗了,不需要自責。可以彌補的,設法去彌補;無法彌補的,不妨拋開一邊,不要去觸動它。
  • 改變是我生命的自然定律,我迎接改變,我願意改變,我選擇改變,改變我的思想、語言。
  • 許願時,不要說「我希望」或「我要」,而要說「我可以」。因為「希望」或「要」,都不及「我可以」來得有力量、充滿信心。
  •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各人皆有獨特性格。我們不一定要跟隨其他人一樣的去行事,也不可以用一個標準衡量所有的人。
  • 我們不需要和別人競爭、和別人相比,更不需要變成像他人一樣。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就是要來表現自己的獨特性格。
  • 你的信仰,會有助於創造事實。--詹姆斯
  • 人之所以失敗,大都因為做了他能力所不及的事,這也正是人應該去嚐試的事。從失敗中汲取到經驗教訓,就不會再失敗。
  • 問題來時,面對它、應付它。
  • 學習新的技能,過程都是一樣的,一定要把所學的看成是一件新奇有趣的事,小心的去學習它。
  • 每天必做五件事:做對別人有益的事、做對自己有益的事、做不想做而應該做的事、鍛鍊體力、鍛鍊心智。
  • 對付難題的辦法是:立即著手解決,拖延難題的解決是一件最浪費生命的事。
  • 人愈懂得歡樂,愈能消解困難。要盡你所能,把人生的變化,視為愉快、好玩。
  • 我們和別人的關係,都在反映我們和父親或母親的關係。
  • 不喜歡某些人的某樣事情,其實這些事情,就是你自己也在做的事情,或是自己希望做的事情。事實上,這些人都符合你自己的某樣性格,否則你根本不會把他們保存在你的生命之中。
  • 埋怨他人只會使我們自己失去力量,我們一定要保持我們自己的力量。
  • 不應該隨便選一個對象,來實現你希望有一個愛人的願望。要先愛他人,他人才會自然的愛你。
  • 如對工作不滿意,先認清現在的職位只是你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小階段,做這個工作,是因為你有需要。
  • 要肯定地想:我時常都替很好的上司工作。」「我的上司時常都尊敬我、欣賞我。」「我的上司很開朗,替他工作很輕鬆。」
  • 時常這樣想:「我敞開開胸懷接受這個很好的工作,它對我、對社會都很有意義。我可以在這份工作上,用我的天分和潛力表達自己,開創一片自己滿意的天空。我尊敬、喜愛我的同事,他們也都很喜愛我、尊敬我。這個工作環境很理想,而我所賺的工資也很合理。」
  • 我獨有的能力和天分向四面伸展,我能很滿足的把它們表現出來。社會上有很多工作都需要我,我被很多人所欣賞,可以自由選擇工作。
  • 每一種經驗,都是一種成就。一件沒有成功的事,一定要繼續去嘗試,不成不止。但不表示要繼續蠻幹,而是要認識自己的錯誤,用另外一個方法去繼續行事。
  • 人人都要不停地學習,才可以得到新的成績;把新的成績,自然的變成我們的一部分,而且加以積聚。
  • 我讓成功的力量充滿在我身上,我要使自己充分發揮在這個世界上。我能從經驗中學習,能從一次的成功獲得另一次的成功。
  • 一個人要想真正擁有錢財,先要對自己滿意和喜歡。而擁有錢財常能給人帶來自由,使人可以自由做自己所喜歡做的事;它不只是錢的多少,而是每個人一生的期望和表現。
  • 每一個人都為各自的意識所控制。你需要做的,是小心打理自己的思想。應該替他人祝福,世界上有無盡的寶藏,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
  • 這世界是充足和無限的,但宇宙只供給我們意識中所想要擁有的東西。
  • 金錢的唯一目的,就是使別人和自己得到幸福。布施是幫助人,找尋樂趣,是幫助自己,使自己快樂、生氣勃勃。
  • 不要限制自己,不要認定自己只能有某個數量的收入或者工資。我們要在意識中接受:金錢可以從很多條不同的通路來到。你有總的來源,那是整個宇宙。
  • 我們不要奢求人家給我們東西,我們要能給別人東西,更能給自己東西。
  • 生命有一種自然的韻律,物質來到我們身邊,也自然會離去;當它們離去時,是因為它們要去另一個更好的新地方。
  • 對於別人的贈與、讚賞,甚至布施,我們都要學習欣然的接受。
  • 我在培養我的能力,增加我的收入,使我可以布施,又能擁有一切。
  • 「頭」象徵我們自己。如我們的頭部有什麼不安適,這表示我們一定有了很大的問題。
  • 「頭髮」象徵力量。要是我們經常緊張害怕,會引致生長頭髮的毛孔收縮,使頭髮不能呼吸而致脫落,便會秃頭。
  • 「耳朶」象徵我們聽的能力。如耳朶有毛病,通常表示他有些問題不願聽到,更不願聽旁人的說話。
  • 「眼睛」象徵我們看的能力。如視覺有問題,通常表示我們厭煩了看某一些東西。小孩戴眼鏡,可能是因遺傳,也可能是家中有某些情形他不想見到。
  • 「頭痛」來自心緒紛亂和將自己看得沒有價值。在頭痛的時候,問問自己:究竟有什麼事不對?
  • 「頸」很接近頭部,像一個思想的通道。人的頸部如發生問題,是身體在暗示人對某個環境、某些觀點,都太頑固不開通。
  • 「喉嚨」有替我們說話的能力。一個覺得沒有能力替自己作主的人,他的喉嚨必定很弱。
  • 咳嗽最大原因是抗拒抗拒細菌、抗拒灰塵、抗拒別的一切。很多人的咳嗽,都是在表示對環境的不滿意,甚至是下意識的希望別人注意他。
  • 「手臂」象徵我們對生命的經驗。有擁抱的能力和潛力;手臂上半部與潛力有關,下半部與能力有關。
  • 「手」,時常把手緊握著的人,表示有恐懼,恐懼會失去什麼、會有什麼不足夠。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並不會被他人奪去。
  • 「手指」發生問題的人,應儘快鬆弛自己,不要再對人對事百般執著。
  • 「背」是我們身體的支柱,背部良好,也表示得到別人支持,很有力量。
  • 「肺」象徵我們接受和給予生命的能力。肺部的問題通常表示我們害怕接受生命,或許我們覺得自己沒有權力去經驗一個充沛的生命。
  • 「胸部」象徵母愛般的心情和行為。如胸部有問題,通常表示我們對一個人、一個地方、一樣東西、或一個經驗,有過分的「母愛」。
  • 胸部生癌,是因為有深刻的怨和恨,影響細胞功能。
  • 「心臟」象徵愛;「血液」象徵著愉快。有心臟病的人,都不是輕鬆愉快的人,他們勇於「拿得起」,卻弱於「放得下」。
  • 「胃」除消化食物,還消化我們的新意見和生命經驗。胃發生問題,通常表示我們不知道怎樣去吸收一個新的經驗;我們是在懼怕,因此影響這個消化功能。
  • 「腿」,帶我們向著生命的目標前進。腿部有問題,通常表示我們害怕前進,或不想向著某個方向前進。腿部青筋暴露,表示他站在憎恨的地方、做憎恨的工作,失去了愉快。
  • 「膝」和我們的適應能力有關。膝痛表達自傲和頑固,不肯接受新的指導,拒絕改變生活、拒絕適應新的道路。
  • 「腳」表示出我們信心的強弱。很多年老的人走路都有問題,表面上像是身體機能衰退,實際上,是喪失了信心,認為已經走到人生旅途盡頭,再沒有道路和方向可以踏實前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del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