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懂財報也能輕鬆選出賺錢績優股《林明樟(MJ老師) 著》

 

內文摘錄

【財報判斷選股的閱讀順序】

  1. 現金流量=比氣長,愈長愈好。(A2—重要性達70%A3A1)

A1.100/100/10:現金流量比率、現金流量允當比率、現金再投資比率

A2.現金佔總資產比率:10~25%,如屬燒錢行業>25%

A3.平均收現天數:<15天。

現金流量比率=(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流動負債)100%(比較好)

現金流量允當比率=(最近5年度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最近5「資本支出+存貨增加金額+現金股利」)100%(比較好)

現金再投資比率=(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現金股利/「固定資產毛額+長期投資+其他資產+營運資金」)10%(比較好)

平均收現日數小於15天,可解讀為收現金的行業(B2C—便利超商、百貨公司、鐵路運輸及航空等交通事業或B2B--原物料的金、銀、銅、鐵、石油、農產品或DRAM等行業)

2.經營能力=翻桌率,越高越好。(B1B2B3同等重要)

B1.總資產週轉率:1~2之間,<1為燒錢行業,要檢查A2

B2.平均銷貨日數:存貨平均在倉庫待了多少天才賣出,要與同業相比。

B3.平均收現日數:收現行業<15天,不是收現行業60~90天。

B4.應收帳款週轉率:一年幫公司做了幾趟生意,越多趟越好。

B5.存貨週轉率:一年幫公司做了幾趟生意,越多趟越好。

總資產週轉率=營收/總資產,越多趟越好,

平均銷貨日數=365天/存貨週轉率

平均收現日數=365天/應收帳款週轉率

現金交易行業,應收帳款這項資產的金額會很少。一般來說,一年能做上6趟生意就算是經營能力相當不錯。

塞貨假交易的財務報表有五項明顯特徵:

*營收會有大幅成長的假象。

*稅後淨利也會大幅成長。

*但現金並不會等比例地大幅成長,因為這些銷售額都是假的。

*所以,應收帳款這個科目的金額會大幅成長。

*相對應的,平均收現日數會越拖越長。

存貨週轉率=銷貨成本/存貨。

做生意完整週期=平均銷貨日數(應付帳款天數)+平均收現日數(現金轉換週期缺錢天數)

好公司的共通性:生意完整週期非常短、天天收現,生活必需的行業。

3.獲利能力=這是不是一門好生意?越高越好。

C1.毛利率:毛利/營收,愈高愈好。

C2.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收,有沒有賺錢本事?

營業費用率=營業費用/營收,或(C1C2)

費用率<10%,代表這公司具相當不錯規模經濟。

費用率<7%以下,代表這公司不但有規模且非常節省在經營事業。

費用率>20%,一般為品牌公司或未達規模經濟新行業。

C3.經營安全邊際率:長期穩定獲利能力,>60%代表有較寬裕的獲利空間。

C4.淨利率(純益率):>2%才值得投資。除扣除給政府相關稅金後,要超過從銀行體系取得資金的成本(至少2%),才算真正擁有基本賺錢能力。

C5.每股獲利(EPS):越高越好,將獲利總金額換算成以每股為基準。

C6.股東報酬率(RoE):>20%,<7不值得投資。

經營安全邊際率=營業利益/毛利,或(C2C1),越大越好。

淨利率(稅後是否賺錢)=淨利/營收,越大越好。

每股獲利(EPS)=淨利/總股數,越高越好。

股東報酬率(RoE)=淨利/股東權益,越高越好。

4.財務結構=那根棒子,棒子的位置越高越好。

D1.負債佔資產比率:股東出資多,代表股東支持公司,同步觀察毛利率(C1)與營業利益率(C2)。股東出資少,代表股東不太支持公司,同步觀察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現金佔總資產的比率(A2)

D2.長期資金佔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比率:「以長支長」的觀念,越長越好。

負債(外部資本)<股東權益(內部資本),代表好公司。

負債佔資產比率=負債/資產。

拿銀行的錢(負債),資金成本較低,大約1.5~3%;拿股東的錢(股東權益),資金成本較貴,通常介於5~20%

穩健經營的公司負債佔資產比率通常都會60%,最好是一人一半50%

長期資金佔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比率=(長期負債+股東權益)/不動產、廠房及設備。

5.償債能力=你欠我的,能還嗎?還越多越好。

E1.流動比率:最好300%(「你欠我的,能還嗎?」),否則要觀察現金佔總資產比率(A2)、平均收現日數(B3)、平均銷貨日數(B2)

E2.速動比率:最好>150%(「你欠我的,能速速還嗎?」),主要輔助總資產週轉率(B1)流動比率的不足。速動比率不夠好的公司,可再交叉觀察現金佔總資產比率(A2)、平均收現日數(B3)、總資產週轉率(B1)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數值越大越好。

一家公司主要的流動資產為現金與約當現金、應收帳款與存貨這三種短期資產。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預付費用)/流動負債,越大越好。

 

 

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林明樟(MJ老師) 著》

 

*會計師的五種查核意見

「無保留意見」:會計師按照一般公認審計準則執行查工作,未受到限制,且財務報表業已依照一般公認會計原編製,且有適當揭露時,會計師所出具之查核報告。

「修正式無保留意見」:會計師遇到以下情形,於無保留意見查核報告中加一段說明文字稱之。
1.會計師所表示之意見,部分採用其他會計師之查核報告,且欲區分查核責任。
2.對受查者之繼續經營假設存有重大疑慮。
3.受查者所採用之會計原則有所變動,且對財務報表有重大影響。
4.對前期財務報表所表示意見,與原來所表示者不同。
5.前期財務報表由其他會計師查核。
6.欲強調某一重大事項。

「保留意見」:係會計師多加一段說明段,而且在意見段中對查核範圍受到限制或會計原則會計政策之選擇或財務報表之揭露,認為有所不當而對該事項有所保留,也就是在查核報告的意見段中出現「除上段所述……外」之字眼。

「無法表示意見」:係會計師查核範圍受到限制,致會計師無法獲取足夠及適切之查核證據,且情節極為重大。其將於查核報告的意見段中說明「……對第一段所述財務報表無法表示意見」。

「否定意見」:會計對受查公司在會計政策之選擇或財務報表之揭露認為有所不當,且情節極為重大。其將於查核報告的意見段中說明「第一段所述……之財務報表無法允當表達……」。

年報上才有查核報告,代表會計師有實際到公司仔細查證、核對過相關帳冊與帳料是否相符,才會看到會計師的五種查核意見之一。「季報」只能看到核閱報告,會計師只有基本的核閱,沒有實際查證核對過。

*查核報告段落說明

「前言段」:說明所查核財務報表之種類及日期,並區分會計師與企業之責任。

「範圍段」:說明查核工作的範圍、性質及工作目的。

「說明段」:凡出具“保留、否定或無法表示意見”之查核報告者,應於意見段之前補充一「說明段」。

「意見段」:表示會計師出具之查核意見。

「解釋段」:凡出具“修正式無保留意見”之查核報告者,則通常於意見段之後補充一「解釋段」。

*損益兩平點:不賺不賠的平衡點

產品價格(PPrice),銷售數量(QQuantity),總收入(TRTotal Revenue),總成本(TCTotal Cost)

損益兩平點:TR(P*Q)TC(固定成本+變動成本)

P*Q-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P*Q1-[變動成本/(P*Q)]}=固定成本

P*Q=固定成本/1-[變動成本/(P*Q)]}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deline 的頭像
    madeline

    Madeline工作坊

    madel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