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僧人心態()Jay Shetty 著》

 

內文摘錄

  • 我執與虛榮攜手並行,為了展現亮麗的自我,我們付出巨大的努力。它還要我們的外表引人注目,驚豔全場,贏得讚美;我執在讓別人刮目相看的過程中尋找自信和愉悅感,甚至驅使我們撒謊。
  • 當沒有人看你時,那個你才是真實的你。
  • 我執渴望別人的認可、承諾、讚賞--我是對的、我高人一等、我要打壓別人、我要讓自己高高在上。我執並不想從本質上變好,只是想表現出更好的模樣。
  • 當我們被成功沖昏頭時,往往會忘記眾生平等的事實。無論你是誰或有過什麼成就,要注意你是否會因為自己設定的身分,而期望或要求特殊待遇。
  • 在人生舞台上,沒有人應該比別人擁有更好的座位。傲慢的我執渴望別人的尊敬,謙卑的工人會激發別人對他的尊重。
  • 批判別人前,先看向自己。批判的本質:總會以不同的方式反射到自己身上。在批評別人沒有達到高標準行為的同時,我們也同樣沒能達標。
  • 在許多情況下,批判是為了轉移別人或自己的注意力,以免看到我們自己的缺點。
  • 「投射」意指我們傾向於把自己不想處理的情緒或感覺投射到別人身上。
  • 在批判別人以前,先問自己:
    我尋找別人的過錯,是為了不讓自己或別人看到我的不安全感嗎?
    我把自己的弱點投射到他們身上了嗎?
    即使我沒有犯那些錯,我有比被我批判的人好嗎?
  • 我執是成長的障礙,我們在打造假我表相上付出的努力,也會使自己偏離學習和成長的正道。
  • 當我們渴望展現目己的無所不知時,就會遽下論斷,聽而不聞,錯失了朋友寶貴的新觀點。一旦我們有了定見,就不太可能改變。
  • 當發現自己出錯時,會感到羞愧還是感激?當發現某項資訊與過去一貫的信念抵觸時,會自我防衛還是充滿興趣?一個無法敞開心胸的人會拒絕學習、成長和改變的機會。
  • 如果你得到他人禮遇,那是因為人們欣賞你,但當你要求或自覺有特權時,你就是在要一份不屬於自己的尊重。
  • 通往謙卑最直接的途徑就是做一些簡單的雜務,有些工作會強化能力,有些能塑造品格。
  • 要記住:我們對他人做過的壞事,以及別人對我們做過的好事。
    要忘記:我們做過的好事,以及他人對我們做的壞事。
  • 放下別人對我們的不好,是因為心裡窩藏憤怒和怨恨,會使我們把關注焦點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會以更廣闊的視野看待一切。
  • 人要像鹽日一樣,只有食物裡的鹽巴太多或不足時,我們才會注意到鹽巴的存在。謙虛為懷的鹽巴承擔了五味不調的過失,卻不會爭奪五味全的功勞。
  • 今天屬於你的東西,昨天是別人的,明天也會屬於另一個人。--《薄伽梵歌》
  • 轉化我執
    1.遭受羞辱時:用寬廣的觀點看對方的負面情緒,對情境做出回應,而非羞辱本身。
    2.接受讚美或褒獎時:藉機感謝幫助你改善這項特質的老師。
    3.與伴侶爭執時:追求是非對錯、想壓過對方的欲望,來自你的我執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缺點。但你可以設身處地看對方的立場。一天以後再看看你有什麼感覺。
    4.想壓過別人時:好好傾聽,以了解和認可對方。保持好奇心,先別談論任何與自己有關的事物。
  • 失敗意味著有嘗試去做,而嘗試往往比即時的結果更重要。我們不冒險的原因往往是害怕失敗,如能克服會被失敗打倒想法,我們的能力就會呈現指數型成長。
  • 我執:懼怕別人會怎麼說,與別人比較,想證明自己,自認無所不知,假裝堅強,想要別人尊敬自己。
    自尊:過濾別人的說法,與自己比較,想做自己,以任何人為師,允許脆弱,自重重人。
  • 當你得到別人的稱讚、表揚或獎勵時,想想你的父母、老師和良師益友,你今天的成就,來自別人為你付出的時間、金錢和精力。要謹記在心,並感謝那些教你技能的人,讓你獲得今天的認可。
  • 與別人比較時,你不該自覺渺小,但與目標相比,應該感覺自己微不足道。衡量成功的標準不是數字,而是深度。
  • 真正的偉大是用自己的成就教導別人,別人再教給其他的人,你的成就會呈現指數型成長。與其把成就看成地位,不如把你在別人生活裡扮演的角色當做最有價值的貨幣。
  • 對萬物心懷感恩,包括平凡的事物在內,尤其是平凡的事物。--佩瑪丘卓
  • 感恩能幫助我們克服深藏內心的痛苦,當你存在感恩之中,就不會往其他不好的地方去。
  • 我們太容易忽視別人給我們的東西,甚至沒有感覺,也不會表達感恩。心懷感激和感謝,不忽視他人施予的最小恩惠。
  • 把某個事物標記為不好時,你的心智就會這麼相信。要對挫敗心存感恩,讓生命的旅程用自己的步調和迂迴的方式前進,宇宙也許為你預備了其他計畫。
  • 先善待自己,再讓你的善意擴散到整個世界。我們總希望別人變得友善、慈悲、付出,但把這些特質吸引到生命裡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培養這些特質。
  • 視角變得寬廣,會幫助我們減少大量痛苦,並感激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透過付出就能獲得寬廣視角。沒有任何事能比做志工幫你快速發展和激發你展現感恩。
  •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有待探索的世界。--一行禪師
  • 每當付出任何能量,包括愛、恨、憤怒、善意,之都會收回,無論以任何形式。
  • 無論付出什麼愛,那個愛總會回到自己身上,問題出在你的期望。你以為會收到接受愛的那個人付出給你的愛,但事實上不見得如此,同樣地,你也不見得會回報那些付出愛給你的人。
  • 我們付出的愛會透過多種來源回到自己身上,從整體的意義上來看,我們付出的一切都會回到自己身上。你的行為無論好壞,也都會回報到自己身上,這就是業報的例子。
  • 當我們對生活的目標沒有清晰的認識時,經常會對別人抱持過高期望。
  • 與朋友或同事相處時,養成習慣問自己:我能先付出什麼給他們?我能提供什麼服務?發揮一己之所長,不提供自己沒有的專業知識。
  • 所謂成長就是能夠接受以下事實:原生家庭也許無法提供我們所需的一切。
  • 人們會因為一個理由、一個季節或一生的情緣,而進入你的生命。你在別人生命裡扮演的角色,不見得等同於他們在你生命裡的角色。
  • 信任是每一種關係的核心,意味著我們相信一個人會對我們誠實,會以我們的利益為考量,守承諾、有信心,而且在未來忠於這些意圖。當重視的人讓我們失望時,信任的打擊就會波及我們所有的關係。
  • 信任的階段
    1.中性的信任:一個人的正面特質無法與信任對方與否相提並論。
    2.契約式信任:一種對價關係,你幫我,我就幫你。
    3.相互式信任:雙方都信任對方,也相信未來仍會互相支持。
    4.純粹的信任:無論發生什麼事,對方都會支持你。
  • 我們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假設別人都像自己一樣待人處事,相信別人也會重視我們所重視的價值。
  • 建立聯繫有五個主要的動機
    1.肉體的吸引:你喜歡他們的長相,被他們的外表、風格或存在所吸引,或者喜歡別人看到你們在一起。
    2.物質:你喜歡他們的成就、權利以及/或成就與權利帶來的財物。
    3.知性:你喜歡他們的思想,他們的談話和觀念會激發你。
    4.情感:你們有很好的連結。他們了解你的感覺,也會增加你的福祉。
    5.靈性:他們跟你共同擁有最深層的目標和價值觀。
  • 六種愛的交流
    禮物:1.有意圖地付出,2.心懷感恩地接納。
    交談:3.不批判地傾聽,4.以柔軟的姿態說話。
    食物(精神食糧)5.一無所圖地準備,6.當下接納。
  • 通常,我們對別人的迷戀不是因為自己真的愛和了解對方,而是為了轉移自己的痛苦。當我們學會愛和了解自己,並對自己有慈悲心以後,才能真正地愛和了解另一個人。--一行禪師
  • 如果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就會發出錯誤訊號,吸引錯的人。如果沒有自我覺察,就會尋找錯誤的特質,選擇錯的人。在沒有了解自己以前,你就還沒有做好愛人的準備。
  • 維持愛的鮮活:在舊事物裡尋找新奇、尋找新的相處方式、一起服務、一起靜心和唱誦、一起想雙方都想從關係裡獲得什麼。
  • 不要把自尊寄託在別人身上,沒有人應該受到語言、情感或肢體上的虐待。不該允許一份虐待、操縱或有毒的關係轉為友誼。
  • 我們以為對親密關係的把持和執著顯示出我們的愛。實際上,那只是會給人造成痛苦的依附感。因為我們越執著,就越害怕失去。如果我們輸了,當然會受苦。--丹津葩默
  • 緊抓著一個錯誤的人,會比放下那人帶來更多的痛苦。無論我們有什麼想法,都不要逃避,給自己評估和改變的空間。
  • 如果期望一個人能滿足你所有的需求,那麼一旦他們離開,當然會將你的生命掏空一部分。相信自己的價值,你的價值不是建立在對方完全欣賞你的能力上。
  • 我們都在生物的基礎上彼此連結,跟地球有化學的連結,跟宇宙的其他部分有原子的連結。--奈爾德葛拉司泰森/天體物理學家
  • 無知者為一己之利工作………智者為世界的福祉服務………--《薄伽梵歌》
  • 我們自以為一無所有,事實上,我們可以付出自己的勞力。
  • 放下外在和我執;認知自己的價值,不需要擁有任何東西就能服務;不斷尋求更高層次的服務方式。
  • 人永遠都有往上提升的空間,我們還有更多可以付出給別人的。
  • 無私是通往內在平和與有意義生活的必經之路;服務是人生至高無上的目的。
  • 來這裡不是為了拿取,而是付出。我們追求的目標是:離開一個地方時,那地方會比你來的時候更清淨,那裡的人會更快樂,世界會更美好。
  • 我們就是大自然,大自然始終在為我們服務。太陽提供熱和光,樹木給我們氧氣和蔭涼,水為我們解渴。
  • 如果能把財物發揮在善的目的上,那麼擁有財物並沒有錯。
  • 沒有人天生會因為膚色、背景或宗教而憎恨別人。人必須透過學習才能憎恨,如果他們能學會憎恨,那麼也可以透過教導學會愛,因為愛比恨更屬於自然的人性。--曼德拉
  • 服務把我們串連起來,服務會擴大感恩之情,服務會強化慈悲心,服務會建立自尊。
  • 好好照顧自己沒錯,但不要等到有足夠的時間和金錢以後再開始服務,因為你永遠不會有感到足夠的一天。
  • 慈善不是付出自己,慈善是把你取之於大地的東西還給地球。你用不著先擁有再付出。
  • 服務本身通常就會帶來快樂。當我為你服務時,你會快樂,我也會快樂。
  • 投入服務的人,沒有抱怨和批判的時間。活在服務裡,恐懼就會消失無形。當你生活在服務裡,你會充滿感恩,對物欲的執著也會減少。服務是通往有意義生活的直接途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del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